原帖由 lc322 于 2009-1-22 23:05 发表
旧王孙兄所言甚是!
私以为此笔的刻手相当老辣,线条简劲流利,无滞澁之感,分寸把握极好。可能与图案较成熟有关。凤凰的图案失之板刻,比例也略略失调。狩猎似差胜。
原帖由 lc322 于 2009-1-22 23:49 发表
兄言甚是。
普鲁斯特的不足有二,一是无观墨窗,二是树脂笔帽。看着略为不伦。 罗仑佐银杆银帽,班配得多。就银而论,龙系中罗仑佐似为不二之选。 要是金子的,摄政王、哈里逊洵为上品。尤其哈里逊, ...
原帖由 slash 于 2009-1-22 23:52 发表
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凤凰的红金配,更加大气厚重。
如果说缺点,试写了一下,我实在受不了那个尖,对我来说太死硬了。当然有很多老尖可以换,问题不大。最不适应的还是那个印刷笔帽,银雕我还是喜欢那个黑银配的老版910。
原帖由 slash 于 2009-1-22 23:52 发表
恭喜lc322兄入手好笔。这款红鸟比那个黄鸟强太多了。
过去王孙兄推荐此笔,上实物学习了一下。
主要感受是雕刻稳健老练,有铁道部之风,但没有铁道部的老味。图案是pelikan长年来的经典,发挥很成熟。亮朱色确实很 ...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9-1-23 00:07 发表
我先开始也不太适应这个新版本的笔尖,感觉严重和现代万宝龙趋同不过用久了还是有分别的,被同化了,呵呵
![]()
很奇怪,我看FPN上的洋人倒是都很迷醉黄910,喜欢的多过喜欢红的,不知为何。
黄的主要在实 ...
原帖由 lc322 于 2009-1-23 00:02 发表
Slash兄所言甚是!
黑银老雕是那种沈稳的感觉,略有些年头,味道就更足。黄鸟怯了些。红金配的凤皇是富贵,红银略带冷峻。
这尖是有些硬,不象pf那样节制柔和。 不过这恰好合了手。我写字一般起伏不 ...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9-1-23 00:13 发表
的确,是有这个毛病。但我以个人强悍的意志摆脱他们的定义拒不听从其定义!何必代圣人立言。顽固至极!比如,罗伦佐,我就把其定义为我心目中的雨果夫子
转境而不为境所转
原帖由 lc322 于 2009-1-23 00:27 发表
旧兄一语中的! 那些用于祭享的铜器就比纯粹做来随葬的看着有感觉,也是这个道理吧? 笔经过累年手的摩挲而产生的古旧感,就如古墨都渗入绢素,那种古厚温润便是沉在骨子里的了。 不知我理解的对不对?
原帖由 slash 于 2009-1-23 00:22 发表
回兄,就是他的《科挙ー中国の試験地獄》。
一本非常精彩的作品。他研究科举,雍正,隋炀帝,水浒,商贾,盐业,都很有特色,堪称早期典范。他的全集我翻过,感觉主要作品我都有了。我感觉他是个勤奋睿智的史家 ...
原帖由 slash 于 2009-1-23 00:22 发表
回兄,就是他的《科挙ー中国の試験地獄》。
一本非常精彩的作品。他研究科举,雍正,隋炀帝,水浒,商贾,盐业,都很有特色,堪称早期典范。他的全集我翻过,感觉主要作品我都有了。我感觉他是个勤奋睿智的史家 ...
原帖由 lc322 于 2009-1-23 00:40 发表
这个几乎是普遍的。不过有的心里明白,有的自己糊涂。 内藤以及其他日本学者的中国史分期说,其实都是为论证日本的地位而发的。 就象后来的江上波夫等人,认为日本是游牧民族之后,或者现在日本学界一再声称的, ...
原帖由 lc322 于 2009-1-23 00:33 发表
Slash兄真是淹博。
虎次郎的阅历可能略胜一点。 日本旧学界有“狩野藤田内藤虎”之说,现在看来,后来的日本学界还没有人能够超越。 相对来说,宫崎面广一点。他关于中国古代村社的研究,也颇具卓识。早些年中国 ...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9-1-23 00:47 发表
呵呵,想起百元美钞极有趣的一句话---
Historians relate, not so much what is done, as what they would have believed.
历史学家讲他们信以为真的事多于讲史实。
原帖由 一默大师 于 2009-1-23 09:04 发表
完了,看了楼上的几位关于日本史学家的话题,学到很多,又要去买书了,NND,今年搬新家俺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环壁四周的大书柜,每每为整理图书困扰。![]()
顺便问一下,关于宫崎市定和他老师的书,有啥好介绍?
原帖由 lc322 于 2009-1-23 10:11 发表
他们有日文全集。 宫崎作品汉译作品除了前面提到的《宫崎市定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外,还有《九品官人法研究》。后者是新出版不久的。 虎次郎的东西,国内这两年也译了,但都不是精品,也不是最重要的东 ...
原帖由 slash 于 2009-1-23 01:03 发表
[前两年在书店,讲谈社出的一套新的中国历史系列颇受好评。我只看了看明和清的两本,都是新生代写的,做得都很不错。清代是我认识的一位教授写的,他说一口南方口音的国语并能说客家话,在广西做过长时间的田野调查,主要研究太平天国时代。
原帖由 lc322 于 2009-1-23 10:36 发表
Osnap兄的两块似乎有些絮,密度不象太高,不知道看得真不真。
白兄的黑皮不错! 玉质细腻。下半身象墨鱼袋~ 这好的籽料怎么雕了?私以为籽料如果形好,还是原封不动,保持其原来好的形状。 山料就无所谓了。
...
原帖由 白首江湖 于 2009-1-23 10:48 发表
买的雕好的现货,估计原籽上部有瑕。这件我很喜欢,随身的。上面盘卷的螭龙一副自怜自恋的姿态,配下面黑皮,大有食清游浊的味道。当然这意境是我主观赋于的。![]()
OSNAP兄的黄沁,蒋家?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9-1-23 01:12 发表
呵呵,就怕这个。都是些罗生门。特别是最神圣的那些东西,是最不能问的。一问,就不神圣了,因为要解释,要分析。真正的神圣是不用解释的,因为解释不了.
欢迎光临 钢笔论坛 (http://penbbs.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