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ava 于 2013-10-11 20:49 编辑
送走了M450金乌龟和银帽子M730之后,手里一支pelikan也没有了,所以无意间买进了这个近六十“高龄”的棕乌龟M400。最近很少买笔了,一是手里已经有了太多的笔,二是口味变得越来越挑剔,所以买这个笔完全有点鬼使神差的味道,已经记不得当时是这支笔的什么特质勾起了我的购物欲?现在想来只有那斑驳绚丽的笔杆深深的吸引了我吧。
我虽然玩笔也有几年了,也经手过很多支pelikan,但是全部都是现代笔款居多,像这种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古董”级别的笔,根本没有接触过。所以在论坛里搜索了很多的老资料,恶补了一下关于鸟笔的基本知识。真是需要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我突然有了太多的疑问。面对一支年代比较久远的笔,我如何判断其大概的生产年代?笔尖的特征是什么?配件是否是原装?等等一切的一切。我有些小强迫症,一旦对一支笔产生了兴趣,必然想了解一下它的前世今生。 在恶补了许多的资料之后,还是有些迷茫,比如我发现,单纯从外观判断,如何出50年代的和80年代的M400区别?各种笔尖,如全字尖、胡子尖(老)这两个哪个的年代更久一些?等等, 120、140、400、250等等之间的关系如何?甚至我突然发现我竟然没办法区别400和250了。没办法,这就是恶补资料又心浮气躁一时无法完全吸收的结果。但别着急,慢慢的静下心来,其实大部分问题都早有答案的。
这是一支上世纪50年代生产的棕乌龟,具体年代特征就是,在笔尾的旋钮上标注笔尖的粗细型号,比如这支笔就标注“DF”,也就是当年设计出来可以适用复写纸书写的特硬的笔尖。但是这个“全字”笔尖,上面只是标注了“pelikan 585 14KARAT ”,并有没标注DF,只有一个类似于“四角星或闪电”的符号标记。从我查阅的资料中,发现常见的DF的笔尖就是所谓的“双孔”胡子尖,这个在论坛上比较多见。虽然我试写后发现这个笔尖真的比较“硬”,且出水很节制,关键是不知道为什么笔尖上没有DF的标志。这个问题是一开始让我很困惑的问题。
经过查阅资料,我初步得出的结论如下,这个应该是不同年份生产的正常现象。具体而言,我手里的这个笔是51年~54年生产的400钢笔,断代特征是笔尾旋钮的有笔尖粗细标志,笔帽金属环是空白的,笔尖是全字尖。而同样是这个年代的400钢笔,笔尖变成了老的“胡子尖”,笔帽的金属环上标注了“pelikan 400”,可能笔尾旋钮的笔尖粗细标示也取消了。 至于“双孔”的老胡子DF尖,就我理解应该是更靠后一点的400nn钢笔上的标配,当然,我还见过一个据说是400n钢笔上标配的双孔DF胡子尖,感觉还真是和见过的其它的400nn的DF尖不太一样。 罗嗦了一堆,可能还是没有说道点上,这些理论得来的经验还是需要实践来检验呀!翻看以前的老贴时发现万宝鹈鹕鸟兄当年展示的一张他收集的棕乌龟的图片,据说这个还缺少一支就“大满贯”收集全了,我承认我就是中了这一张图片的毒,所以特转载如下:
看着手中的这个年过半百的棕乌龟,虽然岁月流逝,基本上镀金件都有不同程度的穿金,但笔杆依旧绚烂美丽,反而给人一种静逸之美,在娟秀的笔杆上似乎承载了时光的碎片。还有一个有趣的小现象,刚拿到手的时候,把笔清洗了一番,顺手把笔夹拆了下来,再重新安装的时候,我把笔夹正对笔帽的雕刻图案安装上,才发现原来老400的设计还是很有很高的精度的:扣上笔帽,你就会发现笔夹和笔尾的旋钮“DF”标志,刚好在一条直线上,从笔帽顶端看,笔帽的图案/笔夹/笔尾DF,真是完美的在一条直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