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很复杂的东西,定价模型复杂,操作也复杂,只有少数对冲基金能驾驭,它们可能用到很复杂的对冲模型。索罗斯在《soros on soros》一书里面讲过,他们需要杠杆的时候,宁愿以资产抵押,向银行借钱,都不情愿买option,因为其中存在很大的猫腻——投行等做市商会发行一个行使价很夸张的权证,根本没机会达到价内的,而他们维护一个买卖价差极其夸张的市场价格。有人会讲,那买价内权证不就好了吗?买价内权证更夸张,你会发现价内权证的价格里面包含了极大部分的“时间价值”,比做市商实际上是以很低的代价捞了很多油水,“时间价值”的水分要远远高于使用抵押借贷方式的杠杆的财务利息费用。所以,权证这玩意是给很厉害的对冲基金准备的,个人小散,大部分人是驾驭不了的。就算是对冲基金里面,也没几个人能很好地驾驭。
和大部分的衍生品一样,它们产生的时候的历史初衷总是好的——都是为了规避风险,但是最后往往会成为投机者的赌博工具,并让水平不够的人加速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