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559型钢笔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65|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暂时不上水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9 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lades 于 2011-7-9 18:04 编辑

弄到块镇纸,顺便拍下笔,
200w像素的手机一如既往地不给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50#
发表于 2011-8-20 17:22 | 只看该作者
很精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1-8-19 2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8# l-lades


    都有哪些备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1-8-19 19:39 | 只看该作者
這支Arte Mudejar很漂亮,是2007年Visconti發行的限量筆.以南歐的伊利比婭半島在12-16世紀間伊斯蘭和基督教混合的石材建築風格為主題所發行.白色的高級樹脂代表的就是石材.本來也想入手一支的後來不知怎麼的就錯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1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7# hiliu000


  被选墨水不少,只是时机未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1-8-19 17:45 | 只看该作者
找到合适的墨水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1-7-12 21:22 | 只看该作者
这支笔配象牙还蛮协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1-7-12 1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9# 旧王孙


    谢王孙兄指点,感觉豁然开朗,心情舒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1-7-11 21:00 | 只看该作者
这笔的图案让我想起7年前学的外国建筑史 虽然现在我都忘了 但还是很喜欢这支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1-7-11 20:43 | 只看该作者
啊呀, 出门2天, 居然才看到这帖子....
准备和PP一起开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1-7-11 20:36 | 只看该作者
品之高下,下面两则可供对比。一个是有关《长物志》的,一个是有关其作者文震亨的---

“近来富贵家儿与一二庸奴、钝汉,沾沾以好事自命,每经赏鉴,出口便俗,入手便粗,纵极其摩娑,护持之情状,其污辱弥甚,遂使真韵、真才、真情之士,相戒不谈风雅”(沈春泽《长物志序》)

“所谓王谢家儿,虽复不端正者,亦奕奕有一种风气欤”(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二十三•子部三十三•杂家类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1-7-11 20:28 | 只看该作者
多谢王孙兄指教。昨夜翻见苏轼《香说》一文,于是就和兄长所论之“清供”联系起来了。        ...
hymdfh 发表于 2011-7-11 20:23


写得好!再和兄两则关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是从侧面写隋炀帝和宋徽宗的。也不好---

“又唐贞观初,天下乂安,百姓富赡,公私少事。时属除夜,太宗盛饰宫掖,明设灯烛,殿内诸房莫不绮丽。后妃嫔御皆盛衣服,金翠焕烂。设庭燎于阶下,其明如昼。盛奏歌乐。乃延萧后,与同观之。乐阕,帝谓萧曰:"朕施设孰与隋主。"萧后笑而不答。固问之,后曰:"彼乃亡国之君,陛下开基之主,奢俭之事,固不同矣。"帝曰:"隋主何如?"后曰:"隋主享国十有余年,妾常侍从。见其淫侈。隋主每当除夜,(至及岁夜。)殿前诸院,设火山数十,尽沉香木根也,每一山焚沉香数车。火光暗,则以甲煎沃之,焰起数丈。沉香甲煎之香,旁闻数十里。一夜之中,则用沉香二百余乘,甲煎二百石。又殿内房中,不燃膏火,悬大珠一百二十以照之,光比白日。又有明月宝夜光珠,大者六七寸,小者犹三寸。一珠之价,直数千万。妾观陛下所施,都无此物。殿前所焚,尽是柴木。殿内所烛,皆是膏油。但乍觉烟气薰人,实未见其华丽。然亡国之事,亦愿陛下远之。太宗良久不言。口刺其奢,而心服其盛。”(《太平广记》)

“宣、政盛时,宫中以河阳花蜡烛无香为恨,遂用龙涎、沈脑屑灌蜡烛,列两行,数百枝,焰明而香郁,钧天之所无也。建炎、绍兴久不能进此。惟太后旋銮沙漠,复值称寿,上极天下之养,故用宣、政故事,然仅列十数炬。太后阳若不闻。上至,奉卮,白太后以烛颇惬圣意否?太后谓上曰:‘你爹爹每夜常设数百枝,诸人阁份亦然。’上因太后起更衣,微谓宪圣曰:‘如何比得爹爹富贵!’”(《四朝闻见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1-7-11 20:23 | 只看该作者
都无关,是一种品,讲求的是适度,和谐,舒服。丰俭由人太过随性。““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太过功利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7-11 20:10



       多谢王孙兄指教。昨夜翻见苏轼《香说》一文,于是就和兄长所论之“清供”联系起来了。            附文:温成皇后阁中香,用松子膜、荔枝皮、苦练(楝)花之类;沉、檀、龙、麝皆不用。或以此香遗余,虽诚有思致,然终不如婴香之酷烈。贵人口厌刍豢,则嗜笋蔽,鼻厌龙麝,故奇此香,皆非其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1-7-11 20:17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
现时代功利性极强,求清之人不多见了
Teaks 发表于 2011-7-10 19:20


人性是趋利的。人性恒常,古今中外都一样。只不过现代技术更发达,节奏更快,大家追逐得也快一点罢了。Teaks兄自在即好。

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有言----
要想说服人家,应晓之以利,而非以理。
Would you persuade, speak of Interest, not Reason.

中国亦有俗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乾隆爷当年下江南,问金山寺主持法磬,江中有舟几许。发磬答曰,只两舟尔。一舟为名,一舟为利。乾隆爷会心一笑。

人性恒久,古今中外无有差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1-7-11 20:10 | 只看该作者
请教王孙兄,这“清供”有没有“丰俭由人”这一讲?还是说就得“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hymdfh 发表于 2011-7-11 20:06


都无关,是一种品,讲求的是适度,和谐,舒服。丰俭由人太过随性。““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太过功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1-7-11 20:0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文人求的是“清”,清供就是为了“供养心中一点清气”。
旧王孙 发表于 2011-7-10 03:36



         请教王孙兄,这“清供”有没有“丰俭由人”这一讲?还是说就得“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1-7-10 19:20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
现时代功利性极强,求清之人不多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1-7-10 18:00 | 只看该作者
有个很好的例子。青花瓷三大代表,三青---苏麻离青料发出的永宣青花,回青料发出的嘉靖青花,国产浙青料发出的康青。公认美学上康青是真正青花瓷的成熟之作,巅峰之作。清新淡雅,色正无疵。既没有永宣青花中的结晶斑瑕疵,又无嘉靖青花中的偏色之憾。是青花成熟的最高境界。

永宣青花花色浑浊,常带铁锈瑕疵,偏于雄性之“浊”。嘉靖青花,浓艳偏紫红,色不正,偏于雌性之“媚”(或“妖”)。唯有康青,色正无疵,清新淡雅,达到了“清”的审美境界。

有两篇瓷评不错,转引如下----

“就古瓷器而言,清三代瓷器(又称“盛世瓷”)代表了整个清代瓷器的最高艺术成就,并且还独具其审美内涵。其美学特征正如民初许之衡在其《饮流斋说瓷》一书中所言“宋代则谢宣城、陶彭泽也,淡而弥永,渊渊作金石声,殆于三百篇犹未远也。元瓷者,其晋人之古乐欤!质直而有致,朴拙而不陋。若明瓷则初唐之四杰也,壮□华贵,开盛唐之先声,而疏处往往不及来者。至于康熙,殆如李杜,无美不臻,而波澜老成,纯乎天马行空,不可羁勒矣。若雍正颇似王龙标、岑嘉州,高华而清贵者也。若乾隆则似元、白、温、李,极妃青俪白之能事,所谓千人皆爱,雅俗共赏者矣。”所谓“无美不臻”“波澜老成”“天马行空”“不可羁勒”,所谓“高华清贵”,所谓“极妃青俪白”“雅俗共赏”,这就是清三代呈现于世人的多姿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美学风貌。它既不同于宋瓷之“淡”、元瓷之“质”,也不同于明瓷之“壮□华贵”而有失之以“疏”。它在总体上是成熟的,多姿多彩的,而三代之间又各自有其审美倾向。三代以后。“嘉庆者,有如晚唐之皮、陆,矩蒦不失而声价远逊。道光品格较小而饶有别趣,揆之诗家,其有宋代之姜尧章欤?若夫光绪则明之七子也,刻意摹拟古人,其功力亦有独到之处,然比之盛唐则不啻上下床之别矣。”故清三代瓷器犹唐诗,唐人之后,诗尽矣;三代之后,瓷器亦无足观矣。”

“康熙中期青花瓷是最具原创精神的青花瓷,代表了康熙青花的典型特征和最高水平。

  本期青花胎釉品质精良、青花纯正靓丽,“康青”(翠毛蓝、宝石蓝)呈色比前期更纯净、更成熟,可与“苏麻离青”、“回青”并称为中国青花三大著名青花色,且没有“苏麻离青”的铁锈斑疤、“回青”的紫红偏色之不足。可以说自元代成熟青花瓷烧成以来,景德镇匠师孜孜以求六百年的真正“醇正幽靓”、毫无瑕疵的理想青花呈色至此方告圆成。但这种至纯至美的“康熙蓝”(旧称“康青”)到康熙晚期以后忽然芳踪远逝,其缘故迄今尚难释解。估计与康熙晚期以后的仿古时尚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1-7-10 17: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旧王孙 于 2011-7-10 17:32 编辑

另,中国相学也讲男生女相(但气质上绝不女性化)是大贵之相,典型的如毛主席(同时他还是南人北相,也是大贵之相)。佛相之一就是马阴藏相。这些都是一种“清”。

“清”是中性,不具性别判断。而且比具性别倾向的“雄”“柔”是更高的审美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1-7-10 16:55 | 只看该作者
旧王孙兄一句“供养心中一点清气”解我多年心结。原来我所求之事竟就是这个“清”字。
Teaks 发表于 2011-7-10 13:21


六朝士人服食五石散,无非也是求清,因为服后能令人神明清爽,而且必要有钱有闲才能服食得起,因为要穿丝质衣服以免身体过敏,还要行散,这又需要有闲。普通人是服不起的,否则还有性命之忧。这些都和后来的鸦片有异曲同工之效,大富人家吸食鸦片,保养得好,照样白白胖胖,普通人家就有操劳,营养也跟不上,吸食就会成鬼相。炼丹服食也是求清,如雍正帝言服丹之后觉神气清朗。另道教至高亦讲“三清”。

其实中西方老文明发展到后来审美上殊途同归。“清”是一种无用之美。如柏拉图讲“精神恋爱”,也是和男孩之间的,男女之间有肉欲和生殖目的,功利性实用性太强,现代同性恋则肉欲意味也很重。“精神恋爱”完全谈不上生殖,也几乎没有肉欲或者很少,侧重精神层面。无非也是求清。

苻坚之恋少年慕容冲,苻坚本身即为一代雄健英主,慕容冲亦无女气,否则无法统御虎狼之师,苻坚爱的也无非少年凤皇之清,不同于男女的那种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违规、侵权信息删除请联系 penbbs@hotmail.com    

GMT+8, 2025-9-7 15:10 , Processed in 0.08403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