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559型钢笔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2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自豆瓣)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钢笔 (文/王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7 0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9#
发表于 2011-10-13 16:28 | 只看该作者
电脑也是一样的,好好照顾它,不那么容易中毒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0-13 00:42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鋼筆能重拾書寫的感覺,更能感受文字的美,無論中文尖寫中文或是花體尖寫英文
那是一種雅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0-12 14:19 | 只看该作者
有韵味,值得细品。
好久没有提起钢笔,总是忘了某些字怎么写,也算是电脑的荼毒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0-9 11:53 | 只看该作者
也许我谈的都是相当个人的经历,不过在孤寂的世间,没准真的还会找到知音——幼年时代,因为独自在家实在无聊,我曾经仔细地临摹了不少碑帖,这是我尴尬童年的惟一快乐与娱乐,少年时代,我在东方一个龌龊的城市无奈地体会着休眠,那个城市的一切都使人、都会使人变得浮躁,我也没有例外,蠢蠢欲动地压抑着,但同时,我发现,我已经不太会使用汉字了,在一封家书中,我彻底地发现了这一点,写百来字,居然要查几次字典,正如您所预料的,那时我所居住的城市并不使用汉语。我清晰地记得我是以怎样完全没有潇洒可言的动作将字典抛在了远远的地面,顺着家窗户,字典像只受伤的鸽子划着悲伤的弧线,也清晰地记得母亲是怎样以安详的面容将字典从楼下拿上来并且将时间的缝隙耐心地缝合,字典已然伤痕累累。我开始使用钢笔,写字,为的是不要忘却,不要忘却我的母语。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可以不会使用汉字(当然,在漫长的书写之中,我才认真地体察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牛的语言)。我还记得,我以我第一次的稿费买了一枝PAKER。那只PAKER的笔帽是扣上去的,而非螺旋,所以,大概是在一次奔跑之中,笔帽留在我的书包之中,笔身没了。之后的许多年我都没有买过一枝PAKER。其实在那之前,我也有类似的经历,不过那时是一支上海。说真的,我再也不准备买非螺旋笔帽的钢笔了。我是一个拥有冷却之后的激情的信使,斜挎信使包,到处奔跑,散发着毫无意义的讯息,我需要钢笔时刻紧贴胸口以体会我掩埋在内心深处的所有致命的语言……因为年少时喜欢写字,所以买过很多笔,尽管不能与怀素之笔冢相提并论,但它们最终都从我的视线里彻底地消失了。


        使用钢笔的理由有很多种,可以是为了追忆童年,可以是以此种强硬的姿态抗拒或拒绝电脑的存在,因为电脑的存在使人们已经忘记了书写的艺术,忘记了年少时是以钢笔写字,就如现在的少年已经快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需要讲汉语一样,钢笔的书写是无法以任何方式替代的,它的弹性,它的人性——随着使用,只有主人才可以完美地驾御,它的笔嘴最符合主人的手势,别人用起来将相当不适——也许,还有毛笔,但现在实在很少人使用了。无可救药的喜欢速食麦当劳的新人,已经厌倦了钢笔的方式,改邮件了。


        钢笔有自己的脾气,有自己的弹性,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的墨水,有各种各样的游戏方式,这些,电脑都没有;钢笔甚至可以作为投资的方式,可见的事实是,比如MONTBLANC的作家系列钢笔,在拍卖上几乎都在超过定价;钢笔就像音乐,它只存在于书写的韵律之中,使用时手腕与指尖的优雅动作使人深深地迷恋,正如弹着柔板的手(也许我太过偏激:如果一只手形似猪蹄,那最好不要拿起钢笔了吧)。笔尖与纸张之间羞涩的摩擦以及摩擦所产生的声响无与伦比的性感。这种曼妙的感觉甚至可以引申到抚摸少女颤抖着的肉身。她们同样的柔软,具有某种似乎不可预测的弹性,在弹性之后又有感性的反弹,并且具有某种不可知的期待。以钢笔书写文字,本身是一种感悟未知的过程,它的变化,别说电脑,别的笔种都无法替代。


        对于钢笔的使用,才是真正的文化的象征,正如一个中国人把汉语讲明白,写得透彻,才是文化的象征。对于书写艺术的遗忘与漠视是当代显而易见的最为可悲的堕落。而实际上,中国本是最懂得书写艺术的国度。甚至有人在提笔忘字时,说起来还略微带着自豪之感——老用电脑,字都不会写了。当然,这也是下里巴人历史向来的习惯:面对自身的退化那样淡然自定,并且倨傲地以为是退化才是真正的进步之象征。


        我们为什么使用钢笔?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钢笔?钢笔的字迹可以见到一个人的内心,一个人的心情,一个人的脾气,一个人的性格与爱好——不过,笔迹学在此就不准备详细描述了。钢笔的使用在于回忆,回忆,就是力量。也许没有人仔细地体会这一点:以钢笔书写的速度,其实最贴近思维的速度。电脑的使用抹杀了人们对字迹的追求,所有人的字体全部可以在电脑之中找到,而这,就是扬言追求个性的时代。


        有一次和香港钟泳麟先生谈起了电脑的病毒,很多次都是如此——电脑忽然中了病毒,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家的电脑体质是如此的容易被感染,那些病毒都是最狠毒的一种,中招之后只能格C盘,完蛋了,写的文章都不见了,需要重新写。这一点,是我尤其不能忍受的,如果说文字还没有形成倒还好,如果已经形成却要重新去写,并且写的时候你不可避免地要去回忆当初是怎么写出来的,——这种情形,被我称为变相的自我强奸。钟大大在我抱怨了很久之后恬然笑道,“还好,我没有这种事,我都是写在纸上的……”我记得李敖也说过,当然,依旧带着他那种镇定的大言不惭:我相信我是这个世纪惟一拒绝使用电脑的作家。话说回来,李先生尽管史学功底了得,却怎么也摆脱不了痞子的形象。


        日本导演黑泽明著名的电影《梦》里面有段叙事是一个现代的年轻人抵达一个遥远的过去,看到一个老人在问井汲水,问说,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太慢了吧;老人笑着说,现代人只追求速度,却忘记了艺术——对不起,可能我无意之中业已篡改了台词。


        见女人的时候别忘记带上鞭子;但要想见到自己的内心,还是拿起钢笔吧,书写。钢笔书写将以草率的宁静安抚当代生活中压迫的神经。艺术与放松,都是以缓慢开始,以舒缓告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0-9 11:2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以及上面几位真懒啊,我给字体加黑加大了,方便阅读。


    也许我谈的都是相当个人的经历,不过在孤寂的世间,没准真的还会找到知音——幼年时代,因为独自在家实在无聊,我曾经仔细地临摹了不少碑帖,这是我尴尬童年的惟一快乐与娱乐,少年时代,我在东方一个龌龊的城市无奈地体会着休眠,那个城市的一切都使人、都会使人变得浮躁,我也没有例外,蠢蠢欲动地压抑着,但同时,我发现,我已经不太会使用汉字了,在一封家书中,我彻底地发现了这一点,写百来字,居然要查几次字典,正如您所预料的,那时我所居住的城市并不使用汉语。我清晰地记得我是以怎样完全没有潇洒可言的动作将字典抛在了远远的地面,顺着家窗户,字典像只受伤的鸽子划着悲伤的弧线,也清晰地记得母亲是怎样以安详的面容将字典从楼下拿上来并且将时间的缝隙耐心地缝合,字典已然伤痕累累。我开始使用钢笔,写字,为的是不要忘却,不要忘却我的母语。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可以不会使用汉字(当然,在漫长的书写之中,我才认真地体察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牛的语言)。我还记得,我以我第一次的稿费买了一枝PAKER。那只PAKER的笔帽是扣上去的,而非螺旋,所以,大概是在一次奔跑之中,笔帽留在我的书包之中,笔身没了。之后的许多年我都没有买过一枝PAKER。其实在那之前,我也有类似的经历,不过那时是一支上海。说真的,我再也不准备买非螺旋笔帽的钢笔了。我是一个拥有冷却之后的激情的信使,斜挎信使包,到处奔跑,散发着毫无意义的讯息,我需要钢笔时刻紧贴胸口以体会我掩埋在内心深处的所有致命的语言……因为年少时喜欢写字,所以买过很多笔,尽管不能与怀素之笔冢相提并论,但它们最终都从我的视线里彻底地消失了。
    使用钢笔的理由有很多种,可以是为了追忆童年,可以是以此种强硬的姿态抗拒或拒绝电脑的存在,因为电脑的存在使人们已经忘记了书写的艺术,忘记了年少时是以钢笔写字,就如现在的少年已经快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需要讲汉语一样,钢笔的书写是无法以任何方式替代的,它的弹性,它的人性——随着使用,只有主人才可以完美地驾御,它的笔嘴最符合主人的手势,别人用起来将相当不适——也许,还有毛笔,但现在实在很少人使用了。无可救药的喜欢速食麦当劳的新人,已经厌倦了钢笔的方式,改邮件了。
    钢笔有自己的脾气,有自己的弹性,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的墨水,有各种各样的游戏方式,这些,电脑都没有;钢笔甚至可以作为投资的方式,可见的事实是,比如MONTBLANC的作家系列钢笔,在拍卖上几乎都在超过定价;钢笔就像音乐,它只存在于书写的韵律之中,使用时手腕与指尖的优雅动作使人深深地迷恋,正如弹着柔板的手(也许我太过偏激:如果一只手形似猪蹄,那最好不要拿起钢笔了吧)。笔尖与纸张之间羞涩的摩擦以及摩擦所产生的声响无与伦比的性感。这种曼妙的感觉甚至可以引申到抚摸少女颤抖着的肉身。她们同样的柔软,具有某种似乎不可预测的弹性,在弹性之后又有感性的反弹,并且具有某种不可知的期待。以钢笔书写文字,本身是一种感悟未知的过程,它的变化,别说电脑,别的笔种都无法替代。
    对于钢笔的使用,才是真正的文化的象征,正如一个中国人把汉语讲明白,写得透彻,才是文化的象征。对于书写艺术的遗忘与漠视是当代显而易见的最为可悲的堕落。而实际上,中国本是最懂得书写艺术的国度。甚至有人在提笔忘字时,说起来还略微带着自豪之感——老用电脑,字都不会写了。当然,这也是下里巴人历史向来的习惯:面对自身的退化那样淡然自定,并且倨傲地以为是退化才是真正的进步之象征。
    我们为什么使用钢笔?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钢笔?钢笔的字迹可以见到一个人的内心,一个人的心情,一个人的脾气,一个人的性格与爱好——不过,笔迹学在此就不准备详细描述了。钢笔的使用在于回忆,回忆,就是力量。也许没有人仔细地体会这一点:以钢笔书写的速度,其实最贴近思维的速度。电脑的使用抹杀了人们对字迹的追求,所有人的字体全部可以在电脑之中找到,而这,就是扬言追求个性的时代。
    有一次和香港钟泳麟先生谈起了电脑的病毒,很多次都是如此——电脑忽然中了病毒,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家的电脑体质是如此的容易被感染,那些病毒都是最狠毒的一种,中招之后只能格C盘,完蛋了,写的文章都不见了,需要重新写。这一点,是我尤其不能忍受的,如果说文字还没有形成倒还好,如果已经形成却要重新去写,并且写的时候你不可避免地要去回忆当初是怎么写出来的,——这种情形,被我称为变相的自我强奸。钟大大在我抱怨了很久之后恬然笑道,“还好,我没有这种事,我都是写在纸上的……”我记得李敖也说过,当然,依旧带着他那种镇定的大言不惭:我相信我是这个世纪惟一拒绝使用电脑的作家。话说回来,李先生尽管史学功底了得,却怎么也摆脱不了痞子的形象。
    日本导演黑泽明著名的电影《梦》里面有段叙事是一个现代的年轻人抵达一个遥远的过去,看到一个老人在问井汲水,问说,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太慢了吧;老人笑着说,现代人只追求速度,却忘记了艺术——对不起,可能我无意之中业已篡改了台词。
    见女人的时候别忘记带上鞭子;但要想见到自己的内心,还是拿起钢笔吧,书写。钢笔书写将以草率的宁静安抚当代生活中压迫的神经。艺术与放松,都是以缓慢开始,以舒缓告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0-8 23:47 | 只看该作者
写的不错,文笔挺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0-8 21:16 | 只看该作者
黑泽明的电影确实很牛,不过看日本战国小说更来劲儿,如:山冈庄八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宫本武藏》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10-8 19:5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龌蹉的城市应该是日本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违规、侵权信息删除请联系 penbbs@hotmail.com    

GMT+8, 2025-9-7 06:07 , Processed in 0.0644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