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所谓的香江四大才子的书,都是适合闲适时读的书,而且,这四位是声色犬马俱全的人物,风评都真的很是一般,现都弄成了明星一般的人物,不看也罢。再说,看这个东西除了艳羡之外,难免生出一些挫败感。 读书有感觉,一种就像苏轼,说自己小时候读南华十分地欢喜,感到很多自己的想法,都被一千多年前的庄子先说了,这种认同是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认同,耍的就是这股聪明劲儿;另一种是宋人千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北宋的大家们只能玩玩辞章,要无一字无来处,顶多将个人身世打入,但仍不够大气,因为他们都没经历过兵荒马乱,靖康以后,过江偏安之地诗才凋零,但离乱后,辛稼轩以降诸词人的词,陆务观以降诸诗人的诗,方都有了些老杜的味道,这就是经历使然,可怜一辈子没见过长城的南人只能在诗句里借南北朝的檀道济过过嘴瘾,一句也没有赶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喜气。 其实最令人泄气还是,什么一分靠真才实学,七分靠努力,剩下九十二分都得靠运气。 多看看外国人的书,疏离感强一些,更有利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