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559型钢笔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6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钢笔与如意 文/刘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5 1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出处:http://www.bestlifemag.com.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23:2009-08-17-07-26-06&catid=230:2009-08-17-09-25-08&Itemid=38


钢笔与如意 文/刘铮

如意,源于今天仍在使用的“痒痒挠”,因贵族使用而日益精美,又因佛教传播而寓意吉祥,最终失去实用功能,演变成华贵的工艺品,主要成为身份象征和馈赠礼品。曾风行百年的所谓“自来水笔”,今天也大有走上这条道路之势。

有段老相声里说:胸前插一支钢笔是小学文化,两支是中学,三支就大学了。四支呢?修钢笔的!现在也一样,当笔成为一种身份象征,也有物极必反之虞。笔上镶一圈钻石就是百万富翁,两圈就是千万富翁,那镶满了就一定是世界首富吗?

其实,镶钻本身只能使一支笔在经济价值上区别于普通的笔,功能是否出众,并不取决于此。笔之所以珍贵,还与它们被什么人用过相关,否则铸一根沉甸甸的白金棍子岂不更好。美国总统签署法案会有个小型仪式,签名用的笔一般转身就赠给了法案的重要贡献者。这样的笔未必镶钻,但它对社会有所影响,自有一番价值。这正是当今奢侈钢笔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价值异化。通过买一支几十万、上百万的笔,同时将哪家的历史、文脉和传奇一并收入囊中,似乎一揭开笔帽,这些精神价值就袅袅而出,完全是一厢情愿。

当然,对正在认真创造自己历史并且有所成就的人,如果能先用一支豪笔,使自己更有身份,更有自信,更加激发开天辟地的豪情,倒也未尝不可。

从书写工具到身份象征
17世纪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机敏,写作使人准确。”“钢笔跟减速有关—它帮助你进行更深层思考,更慢地行动”,万宝龙国际执行总经理韩悟夫也认为,“歌德把墨水描述为‘液体思想’,我认为他说得对。 ”

问题是,今天的社会早已加速运动,需要用钢笔将思想流淌到纸面的机会正趋近于零。不要说产量超千万字的畅销小说作家,就是大学里最落伍的教授,也得把手写稿送去打字室,论文才能被学术刊物接受。日理万机的首长和老总们,更是配有专业的班子完成所有要写字的事。于是,钢笔的用途几乎只剩下签名和签合同这样的场合了。就连笔品牌高仕的销售总监马克•艾沃里也承认:“我工作的时候用铅笔,因为我出错太多,查账的时候我用圆珠笔,但是当我需要签署一些私人文件或重要文件时,我会用钢笔。”

在商界或政界签署重大合同或条约时,使用的笔也与房间、桌子以及宾主服饰一样,成了必须与场合相配的内容之一。此时的钢笔已不再是工具,而是仪式和身份。即使配以名贵纸张,顶级钢笔要产生顶级文字或画卷,只怕有些苛求肚里的墨水。还是靠签下的合同金额说话吧,钢笔此时只需要写一行字即可。

钢笔成为工艺品和收藏品
虽然80年代有一批作家从回归自来水笔寻找书写快感和个性,但根据WIMA(美国书写工具制造商协会)统计,今天的书写工具中圆珠笔占到了4成,钢笔只占3%不到。有调查显示,25-35岁的人最不愿意重新使用钢笔这种书写工具。

钢笔领域的顶级奢侈品牌丝毫不亚于纷繁复杂的腕表世界,但其工艺品的成份又远远大于腕表。20世纪80年代,某钢笔品牌为了走出因涉足中低端产品而损失的品牌价值,最有力的措施就是将钢笔融合微雕、珐琅彩绘、宝石镶嵌等古老工艺,变成珠宝贩卖,另一措施则是提价一倍以上。如今,钢笔越来越成为设计师施展的舞台,金属浮雕、微绘珐琅、Akoya珍珠、日本莳绘漆艺、鱼皮、猛犸象牙化石甚至花岗岩,都用到了制笔上。

复制历史经典名笔,或者以历史事件发行限量版纪念钢笔,是高端钢笔品牌的另一个法宝。不过在中国,收藏历史名笔的人群比西方小了不少,对这种乐趣的体味稍有难度。除了派克在中国近代较有知名度以外,不少品牌不管以海明威还是丘吉尔之名,都难以填补中国与欧美历史的距离感。当然,更多的高端钢笔本身就是一个更大范围的奢侈品牌的产品线之一,又另当别论。

现在,顶级钢笔仍以多达二十几道的笔尖制造工艺为荣,钢笔书法在西方却比中世纪退步百年,在中国也只是80年代昙花一现。同样在80年代,某品牌还能以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等人为例,表明自己的笔承载过广阔而深厚的历史,但现在要续写这样的例子却不容易,因为一生钟情于一支笔的精英比以前少多了。大把的明星需要给粉丝签名,却不便用顶级钢笔,那些场合太容易把笔弄丢了!

体现一种对生命中更精美事物的欣赏,蕴涵一种男人的成熟魅力,作为一种对高科技加速生活所流失的细致的怀念,钢笔仍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裹挟在金玉宝石之中,钢笔和笔尖流淌思想与情感的场合已然渐行渐远。也许,故宫博物院里三千余柄工艺绝伦的如意,将是钢笔未来归宿的一个可能?

钢笔简史
根据埃及北部的发现,芦苇笔在第一王朝 (约公元前3000年)就用于在羊皮纸上书写。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不容易得到芦苇,从中世纪(约7世纪)起,羽毛笔逐渐风行。为克服羽管磨损快的缺陷,出现了青铜等金属制成的笔尖,最早的发现于公元79年的庞培遗址。

不过让人吃惊的是,虽然公元953年就有人为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制成过通过重力和书写使墨水从储墨管中流出的笔,但能自带墨水、便于携带的钢笔直到19个世纪末也未能完善。

1803年出现了金属笔尖的专利。用金属片压成型、开缝而成的笔尖装在简单的笔杆上,有不同的孔和皱来储墨,价格昂贵。1822年,英国伯明翰的约翰•米切尔开始真正批量生产带金属笔尖的钢笔。这些蘸墨钢笔有华丽的把手和金笔尖,后者不光是装饰,也只有化学性质稳定的黄金能抗得住当时粗糙的墨水配方的侵蚀。为防止金笔尖磨损过快,开始在笔尖焊一小粒既硬、又抗侵蚀的铱珠,是为后来所说的铱金笔。

虽然旅行墨水瓶使维多利亚时代的钢笔得以携带,但仍不方便,直到1867年M.克莱恩和亨利•W•韦恩获得笔杆里的墨水囊和输墨系统的美国专利。不久,L•E•沃特曼发明了供墨装置,终于使钢笔成为实用产品。他的Ideal钢笔随着笔尖交替离开和咬回输墨管,会使少量空气沿笔缝上升,占据离开笔尖的墨水的空间,避免了不是没墨就是太多的问题。少量过多的墨水,沃特曼则用笔尖下的空腔来容纳,避免造成墨渍。

这一时期的钢笔俗称“眼药瓶”,因为它要用一个长长的滴墨器滴入一天够用的墨水,但它不光容易漏墨,谁愿意在口袋里装着一小瓶墨水?1907年沃特曼发明了安全钢笔,旋转底部,笔尖就能像口红一样缩回笔管里,20年代后这一技术还由万宝龙等品牌沿用多年。

罗•柯克林1897年的发明终于使钢笔可以通过笔管内的软橡胶囊装墨水,囊外还有一个金属片。本世纪初,这一原理还变化出吹气加墨(向笔内吹气就能压扁墨囊),袖式加墨(推动活动门,露出墨囊)等方式,不过最成功的还是派克开发的按钮加墨和西华(Sheaffer,亦称犀飞利)的杠杆加墨。

一战前后,钢笔业突飞猛进。此时的钢笔部件用硬橡胶棒或管材机械加工而成,有的用机械雕刻装饰,有不少表面还镀有一层贵金属。除了14k纯金笔尖,20世纪初男士钢笔还出现了用于别在口袋上的笔夹,女士用的小钢笔有的顶部也有环,便于挂在项链等处,男士也可将它们挂在表链上。日益激烈的竞争很快就转向时尚材料。派克的Duofold率先一扫沉闷的黑色,采用抢眼的橙红色。但硬橡胶的色彩选择毕竟有限,1924年西华推出的赛璐珞钢笔终于可以变幻无穷的色彩和图案,特别适于当时的艺术装饰风格,因而风靡一时。

1925-1940年是自来水笔时代的顶峰,30年代大萧条之后,美国制笔业留下派克、西华、威尔-永锋(Wahl-Eversharp)和沃特曼四大家,最注重研发的还是派克。1932年,派克采用了笔管活塞真空加墨,取消了墨囊,储墨量增加一倍。这一时期美国的Conklin Nozac和欧洲的百利金100,后来万宝龙和不少德国钢笔都采用了螺旋(或活塞)加墨装置。

1941年出现的派克51将管状笔尖、复杂的余墨收集器都包裹在猪嘴似的外壳内。由于派克Superchrome快干墨水有腐蚀性,笔采用了全新的合成树脂。这一材料同时一改以前钢笔不能模铸,只能机械加工的缺陷,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1956年派克又在61系列中应用了毛细管加墨,只需将笔管末端拧下,浸入墨水瓶中10秒钟即可,光滑的碳氟化合物表层也不会沾上多余的墨水。

此后自来水笔的演变戛然而止,这都归因于匈牙利记者拉迪斯诺•比诺30年代末发明的圆珠笔。到60年代,方便的原子笔更是把自来水笔挤进了角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3#
发表于 2009-10-15 15:12 | 只看该作者
等着吸引吵架的。。。估计老话题,都吵不起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14:51 | 只看该作者
我还真不知道,如意是由“痒痒挠”发展而来的,呵呵。觉得 这个作者的视角独特,贴上来与各位笔友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违规、侵权信息删除请联系 penbbs@hotmail.com    

GMT+8, 2025-9-6 15:23 , Processed in 0.0658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