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559型钢笔

钢笔论坛

 找回密码
 论坛注册(注册原因请填:钢笔)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lc3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红鸟 过红年~~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1-22 23: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c322 于 2009-1-22 23:16 发表


把玩过后,感觉丝毫不逊于龙的普鲁斯特。 正翻看德勒兹《普鲁斯特与符号》。正好套用一下,龙的普鲁斯特更有符号的意味。红雕则笔的情味更浓。


龙的所有那些个限量都存在巨大的符号生产的局限性,这点是我不太喜欢的。
这种款的900/910显然要更适于玩出个人味道来。
22#
发表于 2009-1-22 23: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9-1-22 23:09 发表


的确,看实物便知,此笔雕工非常精致,非一般金银雕略具粗糙感可比,可见百利金是把这笔当限量版的标准来做的


一般金银雕略具粗糙感我感觉都出现在90中后期的产品和现行产品上。
如果有机会上手多看几支80产的700,900,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红鸟910给我的感觉就是恢复到了那个水平,所以很值得称道。
23#
发表于 2009-1-23 00: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c322 于 2009-1-22 23:49 发表


兄言甚是。
普鲁斯特的不足有二,一是无观墨窗,二是树脂笔帽。看着略为不伦。 罗仑佐银杆银帽,班配得多。就银而论,龙系中罗仑佐似为不二之选。 要是金子的,摄政王、哈里逊洵为上品。尤其哈里逊, ...


龙金笔里我原来比较钟情塞美,可惜无观墨窗。本来去年出来个Toledo,很是蠢蠢欲动了一下,结果又是没观墨窗,遗憾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00: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lash 于 2009-1-22 23:52 发表
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凤凰的红金配,更加大气厚重。
如果说缺点,试写了一下,我实在受不了那个尖,对我来说太死硬了。当然有很多老尖可以换,问题不大。最不适应的还是那个印刷笔帽,银雕我还是喜欢那个黑银配的老版910。


Slash兄所言甚是!
黑银老雕是那种沈稳的感觉,略有些年头,味道就更足。黄鸟怯了些。红金配的凤皇是富贵,红银略带冷峻。
这尖是有些硬,不象pf那样节制柔和。 不过这恰好合了手。我写字一般起伏不大,硬的尖正有一种“粘”在纸上的感觉。有点象太极拳的如影随形,不丢不顶。好比老杨式,一趟拳下来,中心线起伏不大。笔写起来有这种感觉,是很享受~    胡说见笑了
25#
发表于 2009-1-23 00: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lash 于 2009-1-22 23:52 发表
恭喜lc322兄入手好笔。这款红鸟比那个黄鸟强太多了。
过去王孙兄推荐此笔,上实物学习了一下。
主要感受是雕刻稳健老练,有铁道部之风,但没有铁道部的老味。图案是pelikan长年来的经典,发挥很成熟。亮朱色确实很 ...


我先开始也不太适应这个新版本的笔尖,感觉严重和现代万宝龙趋同 不过用久了还是有分别的,被同化了,呵呵

很奇怪,我看FPN上的洋人倒是都很迷醉黄910,喜欢的多过喜欢红的,不知为何。

黄的主要在实用层面上有些缺点,太易脏污,而且脏得不好看。按谷崎的说法“风雅就是垢”,但垢和垢之间还是有区别的。笔握螺纹处最易纳垢,黄的就垢得不好看,很刺眼,是脏的感觉(原来用麒麟的经验),红的反倒别舔一番风韵
26#
发表于 2009-1-23 00: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lash 于 2009-1-22 23:56 发表


龙的所有那些个限量都存在巨大的符号生产的局限性,这点是我不太喜欢的。
这种款的900/910显然要更适于玩出个人味道来。


的确,是有这个毛病。但我以个人强悍的意志摆脱他们的定义 拒不听从其定义!何必代圣人立言。顽固至极!比如,罗伦佐,我就把其定义为我心目中的雨果夫子 转境而不为境所转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00:14 | 只看该作者
突然想起来。Slash兄所读宫崎市定著作,可是《九品官人法の研究》? 若方便,可看看他的全集。 日本学界真是把他奉为天人。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00:15 | 只看该作者
龙的符号味是浓,但变来变去,似乎花样翻不出几个来。
29#
发表于 2009-1-23 00: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9-1-23 00:07 发表


我先开始也不太适应这个新版本的笔尖,感觉严重和现代万宝龙趋同 不过用久了还是有分别的,被同化了,呵呵

很奇怪,我看FPN上的洋人倒是都很迷醉黄910,喜欢的多过喜欢红的,不知为何。

黄的主要在实 ...


与龙笔尖的区别肯定是有的,不过对我来说1000的尖都不算太软,确实只是semi-flexible. 所以新尖确实不适合我。

那个朱色确实诱人,我仿佛都预见到了用老用熟后的感觉。
这笔还是要多用多玩,用熟用透才好。
可兄看我这加法作得,无可奈何啊,呵呵。

还好找到了印刷帽子的借口,不然估计就买下去了。。。
30#
发表于 2009-1-23 00: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c322 于 2009-1-23 00:02 发表


Slash兄所言甚是!
黑银老雕是那种沈稳的感觉,略有些年头,味道就更足。黄鸟怯了些。红金配的凤皇是富贵,红银略带冷峻
这尖是有些硬,不象pf那样节制柔和。 不过这恰好合了手。我写字一般起伏不 ...


lc322兄,的确,红黄银雕新的时候,那个银身锃光瓦亮,甚至有刺眼的感觉。但用久了后,银身就柔了,不再冷峻,显其温润。所以说,用久了方见其妙
31#
发表于 2009-1-23 00: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c322 于 2009-1-23 00:14 发表
突然想起来。Slash兄所读宫崎市定著作,可是《九品官人法の研究》? 若方便,可看看他的全集。 日本学界真是把他奉为天人。


回兄,就是他的《科挙ー中国の試験地獄》。
一本非常精彩的作品。他研究科举,雍正,隋炀帝,水浒,商贾,盐业,都很有特色,堪称早期典范。他的全集我翻过,感觉主要作品我都有了。我感觉他是个勤奋睿智的史家,但还是远远比不上他那位伟大的老师,湖南先生。
32#
发表于 2009-1-23 00: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c322 于 2009-1-23 00:02 发表


红金配的凤皇是富贵,红银略带冷峻。


总结得真是恰到好处啊!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00: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9-1-23 00:17 发表


lc322兄,的确,红黄银雕新的时候,那个银身锃光瓦亮,甚至有刺眼的感觉。但用久了后,银身就柔了,不再冷峻,显其温润。所以说,用久了方见其妙


旧兄一语中的! 那些用于祭享的铜器就比纯粹做来随葬的看着有感觉,也是这个道理吧? 笔经过累年手的摩挲而产生的古旧感,就如古墨都渗入绢素,那种古厚温润便是沉在骨子里的了。 不知我理解的对不对?
34#
发表于 2009-1-23 00: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9-1-23 00:13 发表


的确,是有这个毛病。但我以个人强悍的意志摆脱他们的定义 拒不听从其定义!何必代圣人立言。顽固至极!比如,罗伦佐,我就把其定义为我心目中的雨果夫子 转境而不为境所转


是啊。如同马勒晚期把自己作品的标题都给删除了。后来却还不断有人恢复这些标题,现在又通常出现在作品上。真是画蛇添足之举,马勒的思维要比这些人进步和成熟得多.  那些看似恰当的标题其实只会降低作品的价值。这些限量笔也是。材质,工艺,美学,功能的综合,才是检验及体现其价值的唯一真理。
35#
发表于 2009-1-23 00: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c322 于 2009-1-23 00:27 发表


旧兄一语中的! 那些用于祭享的铜器就比纯粹做来随葬的看着有感觉,也是这个道理吧? 笔经过累年手的摩挲而产生的古旧感,就如古墨都渗入绢素,那种古厚温润便是沉在骨子里的了。 不知我理解的对不对?


兄言甚是。传世的好,因为有人气儿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00: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lash 于 2009-1-23 00:22 发表


回兄,就是他的《科挙ー中国の試験地獄》。
一本非常精彩的作品。他研究科举,雍正,隋炀帝,水浒,商贾,盐业,都很有特色,堪称早期典范。他的全集我翻过,感觉主要作品我都有了。我感觉他是个勤奋睿智的史家 ...


Slash兄真是淹博。
虎次郎的阅历可能略胜一点。 日本旧学界有“狩野藤田内藤虎”之说,现在看来,后来的日本学界还没有人能够超越。 相对来说,宫崎面广一点。他关于中国古代村社的研究,也颇具卓识。早些年中国社科院选译过他的一些作品,编成上下两册选集。重要单篇基本也都选了。
37#
发表于 2009-1-23 00: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lash 于 2009-1-23 00:22 发表


回兄,就是他的《科挙ー中国の試験地獄》。
一本非常精彩的作品。他研究科举,雍正,隋炀帝,水浒,商贾,盐业,都很有特色,堪称早期典范。他的全集我翻过,感觉主要作品我都有了。我感觉他是个勤奋睿智的史家 ...


内藤湖南?泰斗啊。不过感觉他的有些思想和黑格尔都是对于本国政权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3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00: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旧王孙 于 2009-1-23 00:35 发表
内藤湖南?泰斗啊。不过感觉他的有些思想和黑格尔都是对于本国政权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几乎是普遍的。不过有的心里明白,有的自己糊涂。 内藤以及其他日本学者的中国史分期说,其实都是为论证日本的地位而发的。 就象后来的江上波夫等人,认为日本是游牧民族之后,或者现在日本学界一再声称的,日语应该归入阿尔泰语系,背后的目的是一样的。
39#
发表于 2009-1-23 00: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c322 于 2009-1-23 00:40 发表


这个几乎是普遍的。不过有的心里明白,有的自己糊涂。 内藤以及其他日本学者的中国史分期说,其实都是为论证日本的地位而发的。 就象后来的江上波夫等人,认为日本是游牧民族之后,或者现在日本学界一再声称的, ...


呵呵,想起百元美钞极有趣的一句话---

Historians relate, not so much what is done, as what they would have believed.
历史学家讲他们信以为真的事多于讲史实。
40#
发表于 2009-1-23 00: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c322 于 2009-1-23 00:33 发表


Slash兄真是淹博。
虎次郎的阅历可能略胜一点。 日本旧学界有“狩野藤田内藤虎”之说,现在看来,后来的日本学界还没有人能够超越。 相对来说,宫崎面广一点。他关于中国古代村社的研究,也颇具卓识。早些年中国 ...


宫崎的研究精神,湖南的见识和气质却是令人敬佩。宫崎那个研读清代奏折的学习小组可能是京大最了不起的自发学习团体。而且他写东西简单易懂,读起来很有趣味。湖南的就要坚硬难啃多了。不知道为何国内没有人翻Joshua Fogel的关于湖南与中国的书,这应该是本了解中日近代关系的好作品啊。

本版积分规则

PENBBS第27季墨水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钢笔论坛   违规、侵权信息删除请联系 penbbs@hotmail.com    

GMT+8, 2025-9-6 20:07 , Processed in 0.0897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