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TM与51相比
潜艇(1952-1959)出来的时候,真空51(1941-1948))都已经停产了,1948年后主要生产线都转移到海外去了,并且也改成了廉价的压囊式,51经过二战传播到世界之后也慢慢开始走向式微。
另外TM在本土的销量不见得比51差,every minute 23 more people switch to new sheaffer's TM--这是犀飞利打的广告。每分钟卖出23支TM,这销量也是非常惊人。
1952年潜艇出来的时代,钢笔都已经从黄金时代走向没落,所有钢笔厂共同的敌人就是BIC--BIC是第一家完善了圆珠笔,并且将之廉价量产。潜艇的推出就是挑战圆珠笔,它完美的干净上墨系统就是挑战圆珠笔的有力武器。在圆珠笔当道的年代,潜艇能坚持美国生产到1959也是挺利害的--而当时的51因为成本和竞争压力都已经退居海外。
其后接替潜艇就是PFM 1959-1968,派克75则是1963年出现。这时候钢笔们都已经无力抗争圆珠笔的大军,都没法再现当初的辉煌。不过面对圆珠笔的大潮,犀飞利与派克的思路明显不是同的,犀飞利的潜艇和PFM都是复杂结构,以不断完善钢笔结构,高价优质的策略,应对廉价一次性的BIC圆珠笔,而派克则是不断简化结构,简化出气压51、以及更为简化结构方便生产的75,两者相比犀飞得显得更为进取。
不过1961年犀飞利出了件大事,比较积极进取的公司创始人之子、当时的掌门人克雷格·犀飞利去世,随后不久,犀飞利就被BIC集团给恶意收购,从此犀飞利生产理念高价优质-良好品质-企业有利润投入开发生产的良性循环被打破了,慢慢被BIC的廉价、简化思路取代,整体路线就像后期的派克一样,产品越来越走向简单,慢慢的这两家就产品越来越趋同、越来越缺乏吸引力。
遗产就是学派克DUOFOLD,复制了个壳,却简化成卡墨式了,早期一二代还带TD,算有点诚意,不过后来越的越来越缺乏诚意了。